因此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依旧以按需采购为主,赶工时间比较紧张。
作为国内较大汽车玻璃制造商,1987年成立于福州的福耀玻璃占据国内汽车玻璃代工生产市场的六成以上的份额,其主要的生产工艺为浮法玻璃这也增加了货物流动的难度。
看看价格的每一次松动,都将会是低吸的绝好机会,关键是不是下定决心去抓住机会。强调一点,搞进口玻璃的贸易商,小心不要把玻璃砸到自己手里。湖北玻璃解禁后,各地玻璃价格才出现明显下滑。去年湖北的封城,湖北的玻璃发不出来,华东华南地区的玻璃价格一直稳定在高位。物流业的发达在一方面也促成了沙河玻璃产业的繁荣。
要知道,河北厂家惯常是以零库存来要求自己的。那么,石家庄和邢台一旦出现封城,从北方地区发往华中、华东或者华南的玻璃,就会出现两个结果,要么是量少了,那么就是价格高了。一、玻璃可分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地产(一)玻璃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90%份额玻璃可以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两大类,深加工玻璃可看作平板玻璃的产业链下游环节。
产能主要被冷修产线和复产产线影响,在两者动态调整下,浮法玻璃实际产能基本维持在9亿重箱上下建筑地产占据玻璃75%的需求份额,地产竣工和玻璃销量相关性较大。玻璃行业重资产属性明显,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较高。2020年纯碱行业整体供给过剩,4月纯碱工业协会发布纯碱行业减产通知,要求企业减产30%以实现产能出清,但随后宣布通知无效。
在不同时期,影响产能供给的主要矛盾并不相同,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变化:2009年之前,新增点火产线对供给起主要影响作用。(二)行业供给端逐渐规范,龙头规模效应凸显玻璃行业为重资产行业,单位产能投资较大。
纯碱上游主要为原盐行业,属化工产业链,纯碱价格波动明显,对玻璃企业生产成本较大。通过对比过去十年的玻璃价格和需求、供给走势,可以看出2018年之前浮法玻璃价格和需求增速走势相关性较大,而2018年之后整体需求增速波动明显收窄,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价格 走势和需求走势出现背离。玻璃的生产需要在高温窑炉中进行,窑炉温度在1000度以上,使用周期在8-10年左右,超过连续使用寿命的产线需停产进行冷修。年初国内疫情爆发,受疫情影响国内2-3月需求基本停滞,但玻璃供给具有刚性,行业库存提升、价格下降,玻璃库存从年初的6736万重箱,升至4月的11893万重箱,行业库存接近翻倍。
玻璃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下游为终端应用领域。2010-2015年,新增产线、冷修停产和冷修复产产线均对供给有较大影响。玻璃窑炉的冷修成本较大,关停复产难度和成本较大,因此窑炉点火生产后需保持连续高温生产,造成玻璃供给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刚性。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产能控制的能力增强,行业有效产能在冷修和复产的博弈下可被企业主观能动的调节。
三、供给受冷修停产复产影响,2021年供需格局边际趋紧(一)有效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历三轮变化玻璃窑炉需高温连续生产,一定时期内供给相对刚性。当前来看,应关注行业库存底部回升拐点,背后推动因素在于需求阶段性的下滑,价格向下、库存向上,行业或将向主动补库阶段过渡。
玻璃保存时间长,有明显的库存周期,库存呈现出主动去库、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被动补库的轮动,库存的过度反应会加大价格的波动。平板玻璃的上游主要原材料以石英砂和纯碱为主,燃料和动力为各类石油类燃料、天然气和电力等。
同时新增产能暂未受到严格限制,2009至2014年每年新增的浮法玻璃产线均在20条以上,浮法玻璃实际产能受到新增产能、冷修停产产能、复产产能的三重影响。下半年行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开始提升,基本回升至2019年以来平均水平。从产线冷修停产和复产来看,截至2020年11月底,进入冷修或停产的产线18条,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需求端维持景气,玻璃价格在6月开启V型反转态势,一路上涨至9月,创过去三年的新高,之后整体行情维持高位,走势平稳,行业库存持续下降,行业处在被动去库阶段。影响玻璃实际有效产能的因素包括新增点火投产的产线、冷修停产的产线和冷修复产的产线三个方面。玻纤行业,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市占率分别为35%和13%,CR2为48%。
四、价格和实际产能相关性较大,短期关注库存向上拐点长周期来看,2018年前价格和需求相关,2018年后价格和供给走势相关。逻辑上来看,玻璃安装处于地产施工流程的后期,应与地产竣工趋势较为接近,通过竣工数据趋势判断玻璃需求情况。
预计2021年纯碱供给过剩或将延续,纯碱端的成本端压力偏弱。原材料成本中,纯碱为一大成本来源,占据原材料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石英砂占比27%。
纯碱玻璃价差和毛利率走势相近,未来预计成本端压力偏弱。可以看出,地产竣工增速和玻璃销量增速的同步数据相关系数明显提升,说明竣工和玻璃销量的同步性增强,2018年至今,地产竣工增速与玻璃销量增速的相关系数达到0.67。
2009年之前,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主要由新增点火产能影响,浮法产线数量从2002年的83条增长至2009年末的211条,大量新增产能尚未进入冷修期,整体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与水泥不同的是,玻璃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可以长期存放,而玻璃生产线在点火生产之后需保持连续生产,停产冷修成本较大,导致短期内玻璃的供给端刚性较强。五、成本关注纯碱和燃料,行业成熟期龙头规模效应凸显(一)纯碱和燃料是主要成本,玻璃纯碱价差和毛利率走势相近纯碱和燃料是玻璃生产主要成本,是玻璃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价格变动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复盘今年以来价格 走势,玻璃价格库存经历了被动补库、主动去库和被动去库三个阶段。
地产是玻璃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据75%的需求份额,可通过判断地产趋势来研究玻璃需求的变化。从玻璃月度产量和销量数据可以看出,玻璃产量相对稳定,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销量围绕产量存在更大的波动性,库存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
疫情和融 资压力会对短期地产竣工产生影响,但竣工和新开工数据的背离已出现3年左右,考虑到预售交房的刚性约束,2020年年底至2021年地产竣工有望开始修复,参考华创地产组对2020年和2021年地产竣工的预测,地产竣工同比分别为+0.6%和+15.4%。(二)竣工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预计2021年需求相比2019年复合增长4%2013年之后竣工数据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
假设单位竣工面积对应的玻璃需求量相对稳定,经测算在中性假设下,2021年浮法玻璃需求量为6.68亿重箱,相比2019年复合增长率3.96%。未来龙头公司有望继续产业整合,市占率持续提升。
水泥行业前两大龙头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市占率分别为21%和12%,CR2位33%。竞争格局来看,玻璃行业较为分散,前两大龙头市占率明显低于水泥和玻纤行业。玻璃行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重、单位投资额大,且玻璃产线需要保持高温生产、高周转状态,考验企业运营能力,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效率稳定,是新上中高玻璃生产线的主流燃料选择,但价格较高,天然气价格围绕供需情况波动。
短期视角下,库存周期放大价格波动,关注库存向上拐点。2016年和2017年国务院和工信部分别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和《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玻璃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每年新增的浮法产线数量大幅下降。
玻璃需求的衡量应以销量更为合适。集中冷修的产线在下半年逐渐复产,同时玻璃价格达到罕见的历史高位,使得部分产线提前点火,截至11月底共新点火和复产25条产线。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地产竣工的同期数据对玻璃需求进行分析2021年浮法玻璃需求月6.7亿重箱,相比2019年复合增长4%。我们计算竣工同比与玻璃销量同比,设置一定的滞后期并逐次缩短数据选取区间,分别为2009年至今、2010年至今,直至2018年至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